第326章 乡村葬礼,朴实真实(2)

  现在农村已经基本普及火葬了,不像以前,还有人能够偷偷土葬,现在大家都会火葬,这边的火葬也不像电视剧演的那样烧成完全粉末状的骨灰,而是烧得只剩骨头。

  火葬场的工作人员,还会问你,要烧透一点,还是不要烧那么透。

  烧透一点,好处是肉会完全烧化,坏处是骨头可能会被烧碎裂。

  不烧那么透,好处是能很大程度保证骨头的完整性,坏处则是有些大骨上,可能还会粘连着还没完全烧化的黑乎乎的肉。

  农村人一般肯定都希望保持骨头完整,火葬场的工作人员也很愿意满足他们这个条件,毕竟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燃料。

  梁兴华也是给他父亲选择了不烧那么透。

  提交了死亡证明,交了火化费用。

  梁援朝的遗体被送进了火化炉。

  烧了约莫半个小时,就有工作人员过来,让梁兴华带着金罂去取骨头。

  火葬场这边有售卖金罂、骨灰盒,以及其他殡葬用品,但是没有强制逝者家属去买他们的东西。

  只能说这边的火葬场,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梁兴华和一个亲戚,抬着老早就准备好的金罂,进到火化炉的另一边出口处。

  火葬场的工作人员,拿着一根四米多长的铁钩子,从火化炉里面,勾出烧剩下的骨头来。

  骨头被勾出来的时候,有一些还粘带着烧焦的肉,焦肉还在燃烧着火焰。

  一股烧焦的烤肉味,弥漫在空气之中。

  有些看不得这场景的人,连忙出去,甚至呕吐。

  不过很多村民,还是好奇围观,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王长根在围观的人群之中。

  他看着火葬场的工作人员,拿着火钳子,夹着梁援朝的骨头,放进金罂里面,那些还带着点焦肉的骨头,工作人员甚至还很贴心地帮忙扒拉一下,将焦肉扒拉下来。

  王长根看着有点想呕吐,连忙转身出去外面,赶紧给自己点燃一支烟。

  过了许久,才平复下心情来。

  他对死亡的恐惧,远比其他人要强烈一些。

  因为他知道,他比其他正常人更加接近死亡。

  他的脑梗,他的甲状腺癌,让他总是不由自主将自己代入到梁援朝的位置上。

  被烧成那样,肯定很痛吧……

  王长根心里又如此想到。

  很快,梁援朝的骨头,被工作人员完完整整地捡进了金罂里面。

  师爷佬李洪寿给金罂盖上盖子,贴上封条,然后由两个抬棺匠抬着金罂离开,梁兴华则是举着遗照,走在最前面引路。

  乐队的音乐奏响。

  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踏上了回程的路。

  回到山沟村,把装有梁援朝的骨头的金罂,抬到山上早就挖好的墓地下葬。

  忙完这一切,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多。

  大家都已经饿的不行。

  流水席的厨师们,早已准备好了饭菜。

  连忙把桌子摆开,迅速上饭上菜。

  大家开始吃席。

  席间,梁兴华过来给每一桌的人,都敬茶表示感谢。

  梁兴华内心里松了一大口气。

  这丧事,总算是办完了。

  这对他而言,绝对是一种解脱。

  他发自内心感谢每一个来帮忙的人。

  如果没有这些亲戚,没有这些村民,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生老病死,人生大事。

  以前他还不懂死亡为什么也会被看得这么重要,他觉得死亡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现在操办过他父亲的葬礼,这才深切体会到,死亡是一件多么大的事情。

  不但对死者而言是大事,对死者的子女亲戚,也是大事。

  也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农村人会把白事看得比喜事更重要,白事几乎全村人都会来帮忙,而且不请也会来,喜事的话一般都是只有请了的才会来。

  吃了这一餐席,这个白事就算圆满落幕了。

  客人渐渐散去,梁家院子里头,从闹闹哄哄,恢复到了冷冷清清。

  梁兴华来到摆放父亲遗照的偏房,对着遗照上香。

  “爸,我只请了三天假,明天就要上班了,所以等会就得走了。”

  梁兴华当天下午就匆匆回深圳去了。

  偌大的屋子,只剩下一片的狼藉,以及孤零零的周爱娣一人。

  周爱娣坐在院子里头发呆,看着红得渗血的夕阳,不由叹气。

  原本他们夫妻两个老人留在农村,就已经很孤单了,现在梁援朝这个老伴走了,她就更加孤单了。

  为了打发这份孤单,第二天一大早,周爱娣就开始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