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高考作文,一气呵成

  早上九点,考试时间到了。

  监考老师发下试卷,大家开始作答。

  教室里每一个同学的笔落在答题卡上,汇聚成息息簌簌的声音。

  王小华先在答题卡上填好准考证,写上姓名,然后熟练地答题,如以往这三年无数次考试一般,他的心很平静,并没有多少波澜。

  从选择题,到古诗词,再到阅读理解,王小华几乎一气呵成,把所有题目做完。

  到最后写作文的时候,还足足留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这一年的作文题目,是一道材料作文。

  给出的材料大概意思是,有一个白手起家的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做慈善,一天,他了解到三个生活难以为继的困难家庭,就决定想这几三个家庭提供捐助,三个家庭做出了三个不同的选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接受,一家犹豫接受,声明会偿还,最后一家谢绝了他的好意,认为这是一种施舍。

  这材料作文可写的角度很广,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

  既可以从富翁的视角去写,也可以从三个家庭的选择和反应去展开。

  王小华看到这材料作文,第一时间浮现在他脑海里的,就两个字——“选择”。

  选择决定命运。

  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人生。

  这是他这些年所经历的贫苦生活,所给他的感悟。

  他想到了他母亲在人生之中所做出的种种选择,母亲其实有很多次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年轻时候她那么漂亮,婚姻上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是最终却选择了除了为人老实之外便一无是处的一个男人。

  这对女人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十字路口,她做出这样的选择,那就意味着她选择了下半辈子要和贫穷为伴,要与苦难作斗争。

  但是她却毫不自知,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这事的严重性。

  再后来生娃的时候,她已经连生了两个儿子,却还要生第三个,违反国家政策,以至于受到严厉惩罚,原本就穷得叮当响的家庭,变得更加贫穷。

  后来在和何大柱、杨大富等村民的流言蜚语中,她所作出的种种选择,也不是非常明智,以至于身陷囹圄,背上沉重的枷锁,导致原本就贫苦的夫妻二人,感情上出现裂痕,而这裂痕,她又不知道怎么去修复,以至于后来演变成种种家庭矛盾。

  再后来的开店,建楼,做泥水工等等选择,她都在一遍又一遍地犯着同样的错误。

  她的人生,很明显缺乏选择的能力。

  选择很重要,掌握选择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我们之所以学习,其实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所谓的远大理想,而是为了掌握更多选择的机会,为了拥有在人生的关键时候做出选择的能力,提高我们的上限,稳住我们的下限。

  王小华决定以他母亲的人生为切入点,写一篇关于人生选择的作文。

  “我的母亲,她今年快五十岁了,操劳半生,从来没享过什么福。

  她这一辈子,似乎都生活在贫苦和不幸之中。

  每每有人问起她这一辈子所吃的苦,她总是对别人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以前我对此深以为然。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和阅历的增加,我却发现,她人生的大多数时候,只是在没苦硬吃而已……

  复盘她这大半辈子,在人生关键的节点,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她似乎总有一种“坏运气”、“坏风水”在伴随着,以至于她做出的每一个重要选择,几乎都是错误的。

  贫穷和不幸,阴魂不散般缠绕了她这大半辈子。

  可细细一想,她所做的选择,看似是所谓的“运势”所导致,但更多有其必然性。

  一如材料中所给出的第三个家庭,母亲面对别人给出的“馈赠”的时候,往往都会因为其带有“施舍性质”而选择拒绝。

  明明可以选择接受,改善眼前的困境,让生活变得更好,可是却没有这样做。

  拒绝施舍,似乎成了穷人最后的底线和尊严。

  这一点上,不但我母亲如此,我父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也不是说拒绝施舍不好,但是总一味觉得别人是在施舍,是在看低自己,就带着敌意去拒绝,罔顾现实状况,那人生的路,注定就会越走越窄。

  为了维持所谓的面子和尊严,导致没苦硬吃,导致翻不了身,也就有了其必然的结果……”

  王小华通过他母亲为切入点,娓娓道来,讨论选择在人生之中的重要性。

  他洋洋洒洒挥笔写下去,通篇文字语言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却水到渠成,非常流畅,真挚感人。

  在作文的最后结尾,他这样写道:

  “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摆脱贫穷,除了努力读书之外,还需要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关口,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我,也是如此。高考并不意味着结束。高考其实只是开始,接下来我所需要面临种种的选择,才是决定我人生的关键。

  比如报哪所大学,选什么专业,大学后是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出来工作……

  这些选择,它不像高考试卷那样有标准答案,也不体现在具体分数上。

  它摸不着看不见,它轻飘飘的看似毫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