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王小华的看法让人刮目相看

  彼时正处在新能源汽车刚刚发展起步的阶段,可还不像如今那样电车满街跑,更没有得到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

  所以万志远和温凌云讨论的这个问题,其实不单单他们两个刚入学的大学生在讨论,很多专家教授都在讨论。

  到底是发展化学电池,还是发展氢电池?

  站在科技发展的十字路口,往往不是简单的讨论能够得出结论的。

  有些看似正确的路子,发展的路径却偏离很远。

  因为要落地运用到现实社会中,会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阻碍。

  就比如王小华提出的这个观点,就是往后十多年,阻碍我们国家发展氢能源,乃至阻碍全球发展氢能源的重要原因。

  氢能源方面,日本已经捷足先登,他们搞了很多氢能源相关的专利,卡着大家的脖子,全世界其他国家,要想进入氢能源汽车这一行,那就必须给他们交高额的专利费用,因为氢能源的发展,都绕不过小日子他们这些专利。

  所以,王小华的结论是:

  “我想我们国家,往后应该会偏向于往电动汽车发展吧。”

  王小华其实也不敢确定自己说的是对的,他只是瞎猜的。

  他只是觉得,到时候自己辛辛苦苦制造出氢能源汽车来,日本那边啥也不做,拍拍屁股就要拿走百分之六七十的利润,甚至百分之七八十的利润,那就算是傻子也不愿意去干啊,何况是国家决策层那些超级智脑。

  “你这个看法,仅仅是因为专利都在日本那边?”

  温凌云有些不解。

  他从小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之下,一心沉迷于学习之中,自然不懂社会竞争的残酷。

  其实无论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还是国家和国家的竞争,都和隔壁王二嫂和李大妈争夺那半块产权不明的公共田地,本质上是一样的。

  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是的,日本已经领先了一步,现在发展氢能源,那只能让日本吃肉,咱们喝汤,很明显不划算。”

  王小华如此回答。

  温凌云却嗤之以鼻,笑道:

  “你这什么思维?简直就是典型的裹小脚的思维,学术无国界知道吗?氢能源方面,日本确实拿了很多专利,但正因为有了他们那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才能踩着他们搭好的阶梯,更上一层楼。”

  温凌云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

  “氢能源不但能量高效,而且还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氢气和氧气燃烧之后产生的是水,没有任何污染!只要咱们解决了制氢问题和储氢问题,那绝对吊打任何能源!所以这一块,绝对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打算以后就深入钻研这一块!”

  王小华笑了笑:

  “凌云,你说的也有点道理,可能是我短视了吧,可是我却依旧觉得,虽然学术无国界,但是政治是有国界的,政治会调控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方向,往往又会引导着科技的发展方向。”

  “欧洲大萧条过后,开启了二战,而二战所带动的军工经济,间接推进了原子弹的研究,如果没有二战,或许现在原子弹都还在理论之中。这就是最典型的政治引导经济,经济催化科技。”

  王小华如此说道。

  温凌云还是不太相信王小华这说法。

  万志远和魏前却听得津津有味。

  甚至对王小华刮目相看。

  以前王小华都不怎么爱说话的,没想到现在一开口,就说得头头是道。

  “小华,你继续说下去!”

  万志远迫不及待想听到王小华的最终结论。

  王小华就继续说:

  “我们国家号称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为什么一直都发展不出现代科技,当欧洲还在奴隶社会的时候,我们大秦已经书同文车同轨,按照这发展速度,我们应该不会落后才对,可到了十八世纪,当欧洲发明蒸汽机的时候,我们还在搞科举,还在搞商鞅留下来的驭民五术,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因为政治主导经济,经济催动科技发展的结果。政治上重农抑商,那经济上自然会落后,而经济落后自然就不会产生什么科技成果。”

  温凌云这时说:

  “你这是不是扯得太远了,这和发展氢能源有什么关系?”

  不等王小华回答,这时候魏前开口说话了:

  “凌云,小华的意思是,如果政治上不允许出现这个科技产品,又或者政治上没有培养出养育这个科技产品的土壤,那这个科技产品就永远也不可能出现,就比如如果外国人不打开满清的通商口岸,科技文明不进入咱们国内,那咱们现在可能依旧还是小农经济。”

  王小华点头:

  “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如果没有政策的倾斜,那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氢能源汽车,肯定都发展不起来,国家政策倾向哪边,哪边就能发展,而国家政策的选择,关乎国家利益,自然不可能让别人捡便宜,更不能让别人掐脖子,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觉得咱们国家以后会往电动车方向发展的重要原因。”

  万志远不由赞叹:

  “小华,你说得太对了,以前我还没考虑到政治这一层面,只是单纯觉得,氢能源储存技术不容易突破,安全性能不好,氢能源汽车那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炸弹,这才不看好氢能源的发展,没想到你已经考虑到那么深的层次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