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新编部队

  第218章 新编部队

  王奉:“倘若李军长相信王某,我倒是有个好主意。”

  李家钰微微探出半个身子:“在下愿闻其详!”

  王奉清了清嗓子:“在哪里抗战都一样,不如”

  一听这话,李家钰心中松了一口气。

  在饭前的时候,他已经设想到了这种可能。

  第47军处境尴尬,几乎一半的原因,都是来源于和守备军走的太近。

  “王长官,这此事干系重大,我虽为一军之长,但也不能如此妄下定论,还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和手下兄弟们商量商量。”

  王奉点点头:“自然可以!”

  第47军编制庞大,满编2.4万人,可不是表面上的编制番号改变这么简单,背后涉及很多问题。

  这是近乎“纯血”的川军,士兵大多来自巴蜀农村,血脉纽带非常强,加入后,免不了被拆散和混编,纽带一旦被切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要是底层士兵拥护还好。

  或是采取强制手段,违背了士兵意愿,恐怕要出大乱子。

  这并不是没有先例。

  在去年,第22集团军调往山西作战时,士兵就因语言不通,饮食不惯,爆发多次哗变。

  李家钰赶忙道谢:“多谢长官了!”

  ————————————

  吃了个半分饱后,王奉道了声歉后起身离席,在赵方远的陪同下坐上吉普车,向前方战场驶去。

  战斗结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还有不少的事情等着处理。

  吉普车飞速向前驶去。

  副驾驶上。

  赵方远转过头:“长官,我看这第47军的情况,要比咱们想象的还要贫苦啊!”

  王奉:“断了补给这么久,想想也确实如此。”

  赵方远挠挠头:“长官,您觉得李家钰会答应吗?”

  王奉笑了笑:“怎么?你难道觉得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从席上第47军众人的态度,他就已经料定了此事必定会成,不过李家钰有句话说的不错,他不过就是个军长,在这种大事上不可能搞一言堂,估计自己离开这会儿,席上剩下的几人已经讨论的热火朝天了。

  赵方远点了点头:“长官,那这第47军并入咱们之后,应该怎么分配?”

  王奉将手放在腿上,指节轻轻叩击。

  半晌后,他开口说:“第47军满编2.4万人,分成两个纵队,番号就继续往下顺延,第九,十纵队,编入于学忠的第三野战军。”

  赵方远想了想:“如此确实可行,只有两个纵队,也确实没有单独列出一个野战军的必要。”

  “长官,那等到时候,要往里掺沙子吗?”

  王奉摇摇头:“大可不必.这和建房子是一个道理,沙子掺多了,质量可就不行了!”

  既然打破血脉纽带的代价巨大,那就索性保留下“巴蜀基因”,通过“形式统一,内核自知”来维系凝聚力。

  况且将川军士兵打散,也会使其士气低落,先前的那种悍不畏死的血性也会随之消失。

  弊大于利。

  赵方远应了一声:“长官,参谋部把战报统计出来了,还请您过目一下。”

  王奉揉了揉太阳穴:“还是你念给我听吧!”

  赵方远:“此战持续将近半月,我方毙敌9234名,缴获日军联队旗两面,三八式步枪2312支.”

  王奉皱眉:“步枪怎么这么少?”

  赵方远出言解释:“长官,日军遗留在战场上的三八式步枪,大多都被第47军和八路军386旅缴获,我方并没有和他们争抢。”

  长治是联省守备军的地盘,从情义上讲,这两支部队都是过来帮场子的,自己吃肉,总要给别人留点汤喝。

  这已经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了。

  王奉:“你回去之后清点一下武器库存,看看我们还有多少日制三八式步枪。”

  随着第一步枪厂的规模越来越大,自产的二四式步枪几乎列装到了全军,原本还是香饽饽的三八式步枪已经没人用了。

  要么进行熔炼处理,为生产新式步枪提供原材料,要么就被打包移交给了友军,用来换取其他支援。

  目前军火库的储备量应该不剩多少了。

  赵方远反应过来:“长官,这些三八式步枪,是要以军事援助的形式,转交给日共方面吗?”

  王奉点了点头:“对,日本虽然被军国主义控制,但本质上还是一个体系完备的资本主义国家,日共哪怕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可武装推翻当前的政权,是一条注定会失败的道路,我们在幕后操控就好,尽量不要暴露出去。”

  涉及主义思想的东西,赵方远不是很明白。

  但对策划敌国政变的事,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长官,单是替换武器,恐怕瞒不住日本人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