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武汉大献金

  第226章 武汉大献金

  陈诚:“王长官,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无论怎么讲,军委那边,一定要打个招呼协调一下的!”

  “陈长官说的不错,几十万士兵的调动不是件小事。”说着,王奉看向李宗仁,“德公,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但话又说回来,战事迫在眉睫,日军随时可能溯江而上进逼武汉,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苦等军委那边的结果,我决定先斩后奏,一面上报军委,一面立刻调动部队回防!”

  李宗仁应了一声:“没问题!”

  王奉点点头,又看了眼陈诚:“你觉得如何?”

  陈诚犹豫片刻:“也好。”

  两名副司令都已经同意,王奉不再顾及其他人的意见,直接拍板确定了这件事。

  不管是从历史,还是现实上看,主防大别山的战略方针就是错误的,没有必要解释,现在有些人不服不要紧,事实胜于雄辩。

  到时候被打脸了,别喊疼就行。

  王奉看向陈诚:“目前的日军有什么动向?”

  在自己来之前,陈诚是卫戍司令,也是常凯申钦点的会战指挥官,也是目前对整个局势最清楚的人。

  陈诚走到地图旁,拿起指挥棒:“据现在我们截获的消息,日军可能兵分四路,一路在北,由合肥经六安直趋信阳,以图截断平汉线,再转而南下武汉,二路同样是由合肥六安经麻城,与平汉路之地会攻武汉!”

  “根据军委的预先推测,这两路可能为日寇的主力部队!”

  关于王奉提出日军可能以主力沿江进犯的假设,他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来反驳,凭借多年的军事指挥经验,也觉得主防大别山的作战方略确实有失偏颇。

  但这是军委的提案,陈诚作为常凯申的嫡系,不可能带头唱反调,索性就两耳不闻窗外事。

  若是王奉猜测的准,作为华中卫戍副司令,也能跟着共享胜利果实,或是出了问题,也不会由他来承担责任。

  王奉眉头紧锁。

  陈诚继续说下去:“另一路或一路沿长江北岸经大别山脉南,由安庆太湖与海军协同而合攻武汉,敌若兵力许可,则待合肥,六安及平汉两路得手后,或以一路兵力趋南昌,长沙,以截断我方浙皖后方联络线,亦有可能从厦门登陆,进逼南昌。”

  李宗仁:“敌若由浙侵赣,迂远迟缓,不大可能。”

  陈诚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认为。”

  王奉:“眼下合肥已失,日军若想沿江而上,必定会集结重兵进攻安庆,哪支部队在这里驻防?”

  陈诚:“第二十七集团军,杨森的部队。”

  王奉皱着眉头想了想:“第二十七集团军?”

  “是川军?”

  陈诚:“对。”

  李宗仁补充说:“记得去年,上海沦陷。敌人以破竹之势,占领了芜湖,安庆与芜湖之间,相距只一百六十公里,敌人兵舰,只须几个小时就可到达,形势已到岌岌可危之态。

  “为了安定人心,杨森召开了一场数千人的大会,动员百姓参与守城,稳定住了态势,随后就爆发了徐州会战,南京、芜湖之大部敌军北调,才保住了安庆。”

  李宗仁:“王长官不必心急,在安庆太湖地区,还驻扎着我战区的第31军,必要时刻,可以参与协同作战,减轻安庆正面的压力。”

  王奉:“安庆的背后就是马当要塞,无论如何,决不能轻易放弃,杨森今天来了没有?”

  陈诚摇摇头:“昨天的会议结束之后,他直接回了安庆。”

  说完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安庆是江北防线的桥头堡,近来我方情报部门多次截获日军电报,敌方华中派遣军已经在集结兵力,随时有可能举兵进犯。”

  王奉眉头皱得更紧:“大别山部队调回之后,立刻向安庆增兵!”

  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的歼灭日军,拖垮日本国内的经济,不必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

  但安庆背后就是有“东方马奇诺”之称的马当要塞,又是长江门户,首战就大举溃退,对士气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给杨森发电,一旦日军来犯,让他们至少坚守一周!”

  陈诚点点头。

  王奉站起身:“大别山各部调回之后,立刻补充进现有的各道防线中,速度要快,我们的对手随时可能发动大规模攻势。未战失招,乃兵家大忌!”

  众军官立马起身,挺起胸膛,齐声高喝:

  “是!”

  王奉:“此次会战,关系我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诸位肩上的担子不轻啊,若我军一败涂地,无颜面对家乡父老,更无颜面对全中华四万万人民!”

  他说这话时,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历史的磅礴压力。

  真正站到这个位置上,即便有系统面板助力,也愈发觉得周围尽是迷雾,该往哪个方向走,走哪条路,怎么走,能不能走得通。

  其实谁也不知道。

  他的一念之差,受影响不单单是自己,更是数之不尽的黎民百姓。

  越是高位,越要慎重。

  王奉看向陈诚:“陈长官,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