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父子夜话

  要么把东突厥的百姓打散,迁移到大唐各处安置。

  然后把大唐百姓迁徙到东突厥居住,这样一来可以彻底把这块地盘巩固起来。

  可当时大唐的人口太少,全国上下也才200多万户,人口不足3000万。

  东突厥那么大的一块地盘,人少守不住,想派多点百姓过去,也无能为力。

  因此这种方法被他和朝臣都否决了。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采取第二种办法。

  在打下的地盘设置都护,具体的治理还是该国百姓,只是把该国的首领召去长安为官。

  说不好听就是当人质。

  这种方法有利有弊。

  对当前的大唐来说,利大于弊。

  于是就一直被沿用下来。

  李承乾接着说道:“父皇,儿臣知道你不相信我的能力,儿臣自己也有自知之明。”

  “这次征讨高句丽,儿臣代父统军,是为了给大唐的将士打气。”

  “具体的指挥作战,儿臣可以请一员大将代为指挥,儿臣也可在他身上学到统军经验。”

  “以后如有藩属国叛乱,儿臣也有应对的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到李承乾的话,李世民皱着眉头说道。

  “承乾,你说的很有道理,可父皇想御驾亲征的理由,你今日也在两仪殿旁听,应该也清楚。”

  李承乾站起来,抱拳说道:“父皇,儿臣自然知晓。”

  “只是儿臣觉得,父皇已经文功武治,战功赫赫,即便多高句丽这一场大胜,百姓也不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因为百姓已经习惯父皇百战百胜,会认为父皇统军战胜高句丽是理所当然的事。”

  李承乾顿了顿,吞咽了一口口水,声音稍微放大。

  “倘若儿臣代父皇出征,再大胜高句丽,百姓一定会大为惊讶。”

  “他们会觉得,陛下厉害,培养的太子也不孬,这才是一个千古一帝。”

  “到时候父皇在百姓的呼声下,去泰山封禅,便水到渠成!”

  李世民心神微动。

  虽然他对李承乾说的话,并不太赞同。

  可千古一帝四个字,直击他的心灵。

  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李承乾看到父皇有些意动,于是乘胜追击,他开始使出杀手锏。

  “父皇,母后在临终前拉着儿臣的手,不断重复叮嘱过儿臣。”

  “让儿臣长大以后,不能老躲在父皇的羽翼下,要多为父皇分忧!”

  “儿臣始终不忘母后嘱托,在此恳请父皇让儿臣代为出征,打下高句丽收复国土!”

  提到观音婢,李世民看向李承乾的脸色,也带着一股浓浓的愧色。

  他想到观音婢临终前说的遗言。

  “陛下,承乾的腿不方便,我求陛下,废太子慎重!”

  这一刻,李世民彻底意动了。

  除了对观音婢的愧疚感外,李承乾说的也对。

  藩属国的归附只是一时的,他们迟早会再次脱离大唐的掌控。

  现在趁他还年轻,应该提前培养太子的统军能力。

  刚好承乾这孩子有这份心,比他自己逼迫承乾去统军,效果要好的多。

  李世民沉思一番后,脸色郑重地对李承乾说道。

  “承乾,此决定事关重大,明日朝会向百官征讨意见吧。”

  “如果百官都同意你代父皇出征,父皇便答应你。”

  李承乾一喜,他激动地拱手道:“谢过父皇,儿臣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上一章目录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