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吏治?
“皇上,于大人和杨总兵的奏折到了。”王直手捧着一本奏疏,急匆匆的走进了乾清宫书房。
朱祁镇头也不抬的指了指一旁的锦凳道:“王卿,你先坐,朕批阅完这几份奏折再说。”
王直虽然坐下了,可心中却是有些忐忑起来:“皇上不是一直非常关注扬州一案吗?怎么这会如此淡定?”
于谦的奏折走的是内阁,所以这份奏疏他看过,上面一长串的涉案南直隶官员名字让他心惊肉跳,如果都杀了,估计南直隶的官员要十去五六了。
正想着,就听朱祁镇说道:“侯宝,把内阁和六部的其他主官都叫来。”
不多时,马愉、高谷、王佐等人走进了乾清宫。
见人都来了,朱祁镇放下朱笔,走出御案一脸平静的说道:“王直,将于谦的奏折读给他们听听。”
王直看了看众人,拿出奏折,清了清嗓子,开始念了起来:
“臣钦差大臣、礼部尚书于谦谨奏,臣奉旨查办扬州一案,现已查明,恭陈稽核结果并乞圣鉴事:”
“臣于明兴八年二月二十日奉上谕,彻查扬州李家村征地一案。臣抵达扬州后,与禁军千户马大胆明察暗访淮安、应天、松江等州县,得悉应天府丞李孝安、应天巡检司巡检张秉德、扬州知府周炳文、通判、巡检司、巡防营游击将军等,相互勾结,其中周炳文与淮扬盐商陈万昌,为谋私利,贪污征地农户征地款,不惜制造冤案,纵火屠杀李家村村民二百余口……”
“本案供涉及三府十八县官员五十三人,各地卫所将领五人,士珅富商一百二十八人,共计追赃一百四十余万两,各色金银器皿、古玩字画无算,臣已命人登记造册解送户部……因李家村已被屠村,臣拟拨银一千两抚恤李家遗孀邓氏及其子李其成,以慰其心……”
“另,臣已在扬州等三府十八县张贴告示,凡有遭遇当地官府不公者,皆可持状到官府禀明实情,待事实查清后还以公道……”
“皇上应敕刑部速核此案,昭天威以儆效尤。臣查案期间,扬州同知吴清源拒贿千金、密送罪证,此等廉吏宜擢升扬州知府;禁军千户马大胆,身先士卒,屡建奇功,居功至伟,臣议拟进参将之职…………。是否有当,恭候圣裁。”
“臣于谦北望圣颜,再拜顿首。明兴八年四月初五。”
念完后,朱祁镇看着众人,缓缓开口道:“诸位有何感想?”
“如此大案,于大人竟在月余便以告破,真是神乎其技啊!”高谷感叹道。
“是啊,没想到一件小小的征地案,竟然涉及如此多的官员士绅,真是没想到啊!”
“皇上,此案既已查明,这些涉案官员是否令于大人尽早押送刑部……”王直看了看皇帝的脸色,说道。
“全部送到诏狱,依《大诰》之法处之!”朱祁镇冷冷的说道。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在进言。
朱祁镇又对王直道:“传旨于谦,他所奏之事朕一概照准,让其处理完扬州一案后,先不要急于返京,将后续之事交给杨再兴,而后继续巡抚南直隶各地方,遇有不决之事,不必请奏,所遇之事皆可自专。”
王直躬身领旨,走出了乾清宫。
“皇上,扬州一案后,涉案官员十去其六,臣以为朝廷应尽快……”马愉话没说完,朱祁镇冷笑一声,
“马阁老,此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朕自有安排。”
马愉心里一惊,同时心中暗自后悔:“坏了,听皇帝的口气,这还是没有原谅我啊,我怎么能这个时候提起人事安排!”
“是。”马愉脸色难堪的躬身,退了回去。
“王崇古怎么没来?”朱祁镇看了看众人,问道。
就在这时,殿外响起了王崇古气喘吁吁的声音:“臣王崇古求见皇上。”
话音刚落,王崇古一个跪滑,直接滑到了朱祁镇面前。
“王卿,为何姗姗来迟?”朱祁镇见这货如此,皱眉道。
“皇上,大喜啊,大喜啊!”王崇古晃着手中的奏折,激动的喊道。
朱祁镇眉头皱的更深,他太了解这货了,鸡毛蒜皮的小事经过他的嘴,也能给你吹出花来。
“别废话,赶紧说。”朱祁镇不悦道。
“皇上,今天是京师大学堂首届学子结业考核的日子,臣之所以姗姗来迟,正是为了等这些学子们的考核结果。”说着,双手恭恭敬敬的将那份大红色的奏折奉了上去。
朱祁镇一听,也来了兴致,打开奏折看了起来,随后高兴的合不拢嘴道:“好,好啊,朕没想到这第一届学子的学业竟如此优秀,不错,不错。”
王崇古眼巴巴的等着皇帝的夸赞,没想到皇帝却不说了,这不免有些让他失望,不过他哪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邀功的机会。
于是笑道:“皇上,京师大学堂所有学子乃天子门生,他们能有今天如此骄人的成绩,都是陛下之功。”
这一记马屁拍的可谓既舒服又高明,虽然朱祁镇不喜别人拍他马屁,可今儿这件事确实让他高兴不已。
教育改革是他顶着天下读书人的骂名坚持进行的,如今第一批学子以如此优异的成绩结业,着实让人欣慰。
果然,朱祁镇笑道:“哈哈哈,王卿,京师大学堂有如此成绩,你居功至伟。”
闻言,王崇古瞬间鸡血上头,血压飙升,太阳穴都激动的突突直跳,他难掩兴奋的看了看众人,那股傲娇之色似乎再说:“哼,让你们平时小瞧